六都春秋

【評論】夏季限電危機:人禍比天災更難解決

封面圖片為新竹拍攝的電塔,來源:Slayer

2017年8月15日,台灣各縣市發生跳電與停電事故,發生地點多集中在人口密集的市區、百貨公司地段、中央政府所在地,總統府、外交部、農委會均傳出跳電。而科學園區,包括南科、竹科多數地區、南港軟體園區等,甚至是宏達電、英業達的桃園廠,均無跳電問題。台灣各大醫院,亦無跳電問題。事故地點特殊,不免啟人聯想。

 

擁核言論趁亂而出

 

傍晚18點左右,網路開始出現台灣備載電力不足,攻擊政府保證台灣不缺電的宣言,間接帶出核能才是解方的說法。18點45分,經濟部協同中油與台電,說明此次停電來自人為關閉天然氣電動閥,導致大潭燃氣發電廠六部機組跳脫。並宣布全台各區輪流限電,直到發電廠正常供電。

 

15日用餐時間,大安區店家因輪流限電,導致店員無奈等待復電。來源:作者自攝

 

晚間20點,經濟部長李世光宣布辭職,許多民眾開始聯想到先前的公務員中午節電政策,抱怨政府廢核。頓時擁核民意大增,政府與環團開始在PTT上被網友諷刺:「何不用愛發電?」

然而,真正的問題不是備載不足,而是輸電問題、用電南北不均與國營事業管理問題。

 

理想中電力發展策略

 

首先,今年夏季用電雖屢創高峰,但造成限電危機的主要原因,來自花蓮和平電廠的電塔因颱風侵襲而倒塌,喪失約1.3GW的發電量。而台灣所有發電機組的總裝置容量約為48.7GW,夏季用電最高約38GW。也就是說,電塔倒塌真正造成的問題是南電無法北送。發電量的缺額可由高雄大林電廠更新後的燃氣機組補足。

依照政府的電廠更新計畫,南部大林電廠、中部通霄電廠與桃園大潭電廠,三者機組更新後可提供約27GW的發電量。同時,在彰化、澎湖如火如荼展開的離岸風力發電計畫,以台灣的穩定風場環境,預估2025年後可達到3.5GW的發電量,這也是德國西門子公司近期不斷來台灣拜訪政要的原因。

 

今年不斷發生「人禍」

 

然而,預估七月底正常發電的大林電廠,卻一再傳出工安意外,導致工程進度延宕,直到父親節前夕才正式上線。然而,和平電廠的輸電塔在8月14號發生破管意外,當天大潭火力燃氣新機組正好安裝完成,原本不應出現停電危機。隔天就發生中油人為關閉輸氣閥,造成新機組跳脫。

 

大林火力發電廠更新案在2012年由中鼎工程得標,原本預計2016年9月商轉,直到今年8月才運轉。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火力發電廠從馬政府時代就研擬更換新機組,目的就是讓發電重點從污染較大的燃煤轉向污染較小天然氣,替代僅有17GW的核電總裝置容量。但接連不斷地人為疏失,以及每次問題發生後隨即跳出的擁電言論,令人不禁擔心發電這種攸關民生經濟的議題,是否已被政治操作。尤其是不受政黨輪替影響的國營事業官僚,在藍綠均有廢核共識的情況下,仍一邊控制發電相關的燃料、設備與資訊,一邊在各種管道吹捧核電。

 

「外包文化」斷送國家安全

 

此外,控制燃氣輸送的電動閥,其電源更換是何等重要的工作,居然外包給廠商執行。即便短期內無法解決公務員的外包文化,中油天然氣事業也沒有善盡督導責任。馬路鋪設等工作,地方政府都需要專業監工在場,何況是涉及發電相關的燃氣輸送?且中油負責監工的單位,既沒有專業工程師督導,也沒有標準作業流程,任由外包廠商的師傅操作,形同將國家安全交給小小的廠商,那全民用稅金養國營事業何用?

中油董事長陳金德向來被視為「菊派」人馬,過去擔任高雄市環保局長與副市長,行政經驗豐富。2016年9月執掌中油,代表民進黨最大派系新潮流已控制中油,應協助小英總統進行國營事業改革。但直到停電問題發生超過12小時,陳金德仍在調查停止輸氣的關鍵原因,也沒有公佈任何需要負責的事業主管。坐實之前民間傳聞「令不出董事長室」,可見中油內部利益盤根錯節,已非政黨輪替可輕易解決。

 

沒有肩膀的官僚

 

最後,近日夏日限電危機,我們在媒體只能看見林全院長焦頭爛額,卻看不到能源局長林全能對外說明。即便經濟部長辭職,下屬單位能源局仍穩座泰山,直到今日16號,能源局網站無任何相關新聞稿說明此事件。無獨有偶,歷練過總經理的台電董事長朱文成,居然還說出這次事件是「池魚之殃」,似乎不想負起任何責任。

 

能源局焦點新聞區,最後一次更新為15日下午三點,該單位對本次危機幾乎沒有任何發言。來源:經濟部能源局網站

 

這些以稅金為俸祿的公務員,面臨國家安全與民生經濟的雙重危機,居然毫無對策,只能互推皮球。面臨天災,台灣人還可以靠民間互助相互度過,但處理人禍,如果沒有執政者大刀闊斧改革,老百姓就只能任由吏治腐壞,毫無民主制衡機制。民主政治發展至今,竟是公務員專橫,令人無奈。

 


(本文僅代表作者意見,若有任何指教,歡迎來稿

 

【六都春秋】臉書:https://goo.gl/hshqv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