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都春秋

【評論】離岸風電遴選,毋通食緊挵破碗

圖為12/17日在台中舉辦的反空汙大遊行。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12月17日,台中與高雄同步舉辦反空污抗暖化大遊行,除了環團的熟面孔,許多年輕家庭也㩗家帶眷走上街頭,抗議過去錯誤的能源與產業政策帶來的空污危害;為了達成蔡英文政府2025非核家園的政策目標,離岸風電同時肩負著能源轉型與降低空污的雙重任務。

 

據媒體報導,經濟部預計本週將會公告離岸風電的遴選辦法,然台灣當局對風機「在地化」的想像實在太過貧乏、狹隘,遴選辦法評分重點僅著眼於傳產的製造業等零組配件硬體生產,但因有能力投入製造的供應商,屈指可數就那幾家,不但可能面臨遭聯合壟斷的景況,甚至可能衍生圖利特定對象之嫌。

 

再者,目前離岸風電遴選的辦法,仍有許多不確定性與未必合法、合理、合宜的地方,政府跨部門溝通方案研究計畫主持人林瑞珠教授曾於公聽會上提出包含辦法制定之法源依據為何、以產業效益為評選項目是否涉違反WTO、GATT協議等疑慮,政府與設置單位締結行政契約之屬性是否屬於躉購契約等疑義,也有待釐清。

 

12/12於立法院舉辦的離岸風電公聽會,現場有許多學者提出問題。攝影:蔡松伯

 

此外,標檢局的國際認證是否能跟上腳步?與台灣現有產業如何無縫接軌?屆時「國產化」程度如何檢核、若未達成之罰則為何?台電的饋線建置期程與併網容量為何?漁業主管機關對風場鄰近區域的漁法限制或規劃為何?併接系統設置實際可行的地點確定為何?漁業補償與白海豚保育的積極作為為何?台灣海峽航道航線範圍劃設與規範…等,尚有非常多有待盤點與縝密設計的細項,更是在進行遴選辦法公布前,政府應該要先行完成的應為事項。

 

況且,那些「有能力」或「有意願」生產的製造業,如果有把國際上綠能設備零組配件當作企業發展方向,早就著手投資生產線甚至上產線接單了,哪還輪得到由政府來「扶植」?到時候,恐怕是開發商捧著訂單、政府捧著優渥補貼,求著逼著製造業建廠生產,倘若再等技術、產能成熟到能夠符合國際認證標準與穩定量產,一拖不知道又要幾個年頭。

 

經濟部工業局在公聽會上雖列出國內業者名單,但是否具備足夠能力配合風力開發,是最大問題。攝影:蔡松伯

 

綜此,若經濟部趕在本週就要公布遴選辦法,不但是過於倉促,更是忽視了台灣現階段更需要且更急迫建置的,是培植系統設備維運管理、海事工程船隊、水下基礎施作能力、海上作業人力、氣象海象風象評估、海底電纜鋪設和維修、重件碼頭與海上起重吊運設備、水下文資探查、海底地質探勘調查、海事作業環境監測、案場風險評估顧問、綠色金融與保險等軟體技術,才是更有前景、更在地化、且未來更有機會經驗輸出的綠能軟實力。

 


(本文僅代表作者意見,若有任何指教,歡迎來稿

 

【六都春秋】臉書:https://goo.gl/hshqv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