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都春秋

【評論】龍象共舞?印中元首會議的可能影響

序曲─起舞的開始

 

今年4月最後一周的國際局勢可說是和解的一周,最引人矚目的無非是韓半島邁向大和解的局面。當大家在關注板門店的平壤冷麵時,莫迪與習近平於4月27日至28日的非正式會面卻沒得到太多的版面。

 

印度與中國自去年年中的邊境對峙之後,關係始終緊張。而在今年新任外交部次長(註一)顧凱傑(Vijay Gokhale)上任之後,印度政府便開始了一系列讓人眼花撩亂的行動,試圖改善雙邊關係。

 

印度新任外交部次長顧凱傑訪問北京。圖片取自Embassy of India Beijing

 

先是在2月22日顧凱傑次長非常低調的訪問北京之後,3月初透過內閣部長通知各部會首長禁止參與藏人舉辦的紀念達賴喇嘛流亡60周年活動,將該活動定性為「敏感議題」且「不受歡迎的」;之後於4月22日又安排了印度外交部長蘇斯馬•斯瓦拉傑(Sushma Swaraj)與中國外交部長王毅的會面,如今則是莫迪與習近平兩國元首的會面。

 

據筆者的觀察,非常少臺灣媒體在關注莫習會的動向,而有注意到的媒體只有兩種看法,一種是客觀中立的轉述事實並針對兩國的動機加以分析(請參考:〈莫迪訪習近平 修復中印關係、談帶路合作〉〈大陸急拉印度有意圖 「莫習會」背後有玄機〉);另外一種則是認為中國在凌遲臺灣的外交環境(請參考:〈習親會莫迪 或點破小英印太戰略〉〈外交凌遲 中共更不留情面〉)。但筆者認為,雖然中印關係目前呈現友好度增加的趨勢,我們仍無須太過悲觀。

 

副歌─印度變心了嗎?

 

首先,印度雖然不是個區域霸權,但也是個不容忽視的大國,它不像某些太平洋上的島國用幾十億就能收買;更重要的是,印度歷來十分重視「外交自主」,因此它不會一直站在親中或者親美的立場,嚴格來說它只忠實於自己的利益。我們可以看到,即便一月底顧凱傑上任了、開始一系列改善雙邊關係的作為,但同時間卻被BBC新聞指出印度在洞朗高原邊境的軍事部署正在增加(註二),印度防中國之心仍然存在。

 

此外,今年年初在目前執政的人民黨(Bharatiya Janata Party,簡稱BJP)所治理的北方省(Uttar Pradesh)和查摩-克什米爾省(Jammu and Kashmir Pradesh)發生性侵醜聞以及姦殺幼童案,印度北部因為上述案件而發生大規模族群衝突。這對目標是贏得明年下議院選舉的BJP十分不力,更不用說繼續與中國對立造成民心動盪,會給予反對黨更多攻訐的機會。為了能贏得選舉,對外交政策進行調整,減緩與中國對立以安撫民心也是可以理解的。

 

最後,面對中國在印度洋上越趨強大的影響力,甚至在東非吉布地(Djibouti)建立海軍基地,印度不可能坐以待斃。印度在三月初舉行了17國聯合海上軍演,並在軍演後不久與法國簽署安全協定。根據協定,往後兩國後勤部隊將能互相支援,並且將會互相開放海軍基地,也就是說印度將可使用法國在西印度洋的三個重要戰略基地--留尼旺島(Reunion Island)、阿布達比(Abu Dhabi)以及吉布地,這將大大增加印度海軍對印度洋的掌控以及面臨衝突時的持續作戰能力。

 

綜上三點考量,可以肯定的說,印度政府雖然「軟」了,但絕不是「軟蛋」的「軟」,而是「軟中帶硬」的「軟」。現在的「軟」只是暫時的,當面臨衝突時,印度還是有正面相抗的能力與可能性。

 

終曲─龍象跳舞,臺灣該……?

 

對於此次元首會面的內容,一如去年金磚峰會時兩國元首的場邊會面一樣神秘,會晤的討論內容完全沒有透過新聞稿或者公開發言有實質的描述。但筆者認為雙方應當會討論這幾個關鍵的議題:

 

  1. 經貿議題:中國希望爭取印度加入一帶一路計畫,印度希望中國加強對印投資以及改善對印出超
  2. 邊境問題:去年的邊境問題應讓雙方政府都有所警覺邊境問題的重要性,可能會達成一些條件的交換
  3. 印度洋的競爭:印度一定會繼續表達對中國勢力擴展的擔憂,中國也一定會繼續強調中國是帶著善意而來的

 

這三個議題可說是現在兩國的心結,甚至有些已經持續了幾十年,也沒解開的跡象。只要雙方無法提出任何具體的條件使對方感到滿意,例如中巴走廊在克什米爾涉及的主權問題、中國在印度洋的善意在哪裡、邊境是否撤軍等,即便現在雙方握手言和,也只不過像是口頭承諾的停戰協定罷了,該撕毀的時候一定會撕毀。

 

臺灣則要認清,印度從來不會「真正的」變成我們的朋友。它只是暫時的對我們友善罷了。因此我們要做的是透過經貿交流、教育交流、文化交流等工作,讓臺灣進入印度社會的視線,也讓印度進入臺灣社會的視線。盡力把握機會加深關係,培養在印度的「知台派」、在臺灣的「知印派」。

 

要想,臺灣能在日本、美國的民間獲得同情與支持,甚至影響國會決定,都與過往努力培養人才與建立關係密不可分。放在印度方面也是同樣的道理。臺灣要在國際生存,能依靠的從來都只有自己。印度的態度固然重要,但一時的變化也無須困擾,僅須做好該做的事情即可。

 

註一:實際上英文職稱是Foreign Secretary,職位相當於我國的次長,故直接以我國職稱代稱
註二:Jonathan Marcus,中印對峙熄火?衛星圖片顯示洞朗軍備競賽悄然升溫。BBC中文網。2018/01/28。

參考資料:
劉惠卿。印度領頭串聯17國 印度洋上聯合軍演。TVBS NEWS,2018/02/28。
印度聯手法國 護印度洋航行自由。自由時報,2018/03/12。
楊幼蘭。與法簽約前進吉布提 印度與陸海上較勁。中時電子報。2018/03/13。
Jugal R Purohit。中印關係:習近平與莫迪的「非正式」會面要談什麼?. BBC中文網,2018/04/25。
Nirupama Rao. When India and China meet. The Hindu, 2018/05/03.
Prakash Katoch. Narendra Modi-XiJinpingmeet: Discussions don’t mean much unless China aligns its actions with words.FIRSTPOST. 2018/04/28。

 

=========================

(本文僅代表作者意見,若有任何指教,歡迎來稿

【六都春秋】臉書:https://goo.gl/hshqv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