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都春秋

【評論】那些年,我們曾經歷過的北市府資安事件

從辛亥隧道區間測速設備說起

 

活躍於各大社群媒體、對交通政策及都市計畫議題頗有見地的旅荷台灣留學生Leo,近日在其臉書粉絲專頁「理觀點」揭發台北市辛亥隧道及新北市萬里隧道區間測速所使用的設備,該得標業者自中國浙江杭州協力廠商處引進在中國助紂為虐而惡名昭彰的「海康威視」設備,除了貼牌偽裝成海康威視美國代理商的部品,其存取的資料還會透過設備後門上傳至中國原廠伺服器,台灣行車用路人ETC、車籍及車牌號碼有外洩的相當風險,消息一出引發各界譁然,不僅有立委旋即加入追擊行列,交通部長林佳龍也在1月26日的部內會議針對相關問題作出5點裁示,試圖對此亡羊補牢。

 

北市政府遭踢爆使用「海康威視」設備。圖/翻攝自「Leo, that Taiwanese.理觀點」臉書

 

本次事件台北市端的導火線,綜合林佳龍5點裁示中的第4點「交通部近年由道安經費受理縣市政府申請補助建制區間測速」一語、以及去年2月中自由時報所刊登的一則地方生活新聞「台北/辛亥隧道區間測速 首月罰鍰千萬」來看,合理推測,此批所謂「科技執法區間測速」設備應係台北市政府或市警局交通大隊向交通部申請道安經費補助、在辛亥及自強隧道等地安裝,該批設備存在得標廠商及其外國協力廠商協助洗產地的問題,經揭發後才公諸於世。

 

若以上的推測屬實,這應該是柯市府團隊上任6年以來為追求各種新科技工具、或急於達成某些施政目的,而嘗試跨越個資保障界線、或甚至已侵害個資等各種保障的又一案例。

 

熱衷科技創新的柯市府  為民造福還是浪費公帑?

 

柯文哲自2013年隨著洪仲丘事件開始在網路上聚集以年輕人為主的人望、直至2014年首度投入市長選戰起,就頗熱衷於於各種新科技工具的運用,認為新科技工具有助於其選戰,上任後更在2016年正式掛牌成立「台北市智慧城市專案辦公室」,以作為柯市府將各種新科技工具導入台北市政的幕後推手。

 

柯世正積極將科技工具導入市政。圖/台北市政府

 

但是,根據台北市議員許家蓓在去年10月所公佈的調查資料顯示,該辦公室成立4年多以來,已耗資1.7億元與民間合作試辦210項專案;其中有108案在試辦階段即告流產、71案有完成試辦,試辦完成後由各局處接手續辦的案件只有16案,其中還不乏爭議案件,有浪費公帑及將市民當作白老鼠之嫌,北市府資訊局則回應表示,因新創產業與其應用有其風險,所以採取市府提供場域、業者提出方案的方式,自去年起已改為市府提方向後交由民間廠商實驗的模式。

 

依筆者管見,許議員的批評實屬中的,北市府的所謂智慧城市計畫,並沒有一個清晰的戰略作為背後的主軸(例如增進施政效率與透明度、讓市政服務距離市民更近更方便,市民對公共事務更有參與的實感),有3年以上的時間是在連自己也不知道需要什麼的情況下,開放讓廠商提案來做各種實驗、而市府也必須以公帑為廠商的實驗分攤部分成本;更有甚者,正在研議、試辦或已經由該管局處接手辦理的計畫,期間所產生的各種問題,不僅市府要為此承擔各種批評,市民的各種相關權益也因此有遭到侵害的風險。

 

為進一步說明,這裡筆者將試著回顧柯市府上任以來為推行新政所引發的多項個資爭議。

 

在此姑且先不論柯市府對口罩販賣機的熱愛、以及因此所造成的爭議及開支,另一起跟自動化販賣裝置有關的爭議,確實曾經引發過關於學生個資及消費數據所衍生的個資保障問題。

 

柯市府曾規畫校園進駐AI人工智慧販賣機。圖/台北市政府教育局

 

校園智慧販賣機  學生個資爭議

 

北市府教育局於2019年3月起,有鑑於2018年全市中等學校校長會議中有校長反應合作社因職務無老師願意接掌等因素而無法辦理,遂在9所高中以下各級學校開始試辦數位學生證/悠遊卡非現金支付式自動販賣機,計畫若施行成功將在全市高中以下各級學校全面推廣、每校至少安裝1部;之後試行順利,柯市長遂於同年9月初要求教育局規劃該類自動販賣機全面進入校園,教育局也旋即制定「台北市公立高中職以下各級學校設置智慧商店及自動販賣機管理試辦要點」,開始著手進行各校的該類販賣機進駐作業。

 

詎料,9月全面進駐計畫公布後引起相當爭議,這裡姑且先暫時略過關於含糖飲料進入校園等其他領域的問題,當時關於柯市長口中所謂「AI人工智慧販賣機」的主要資安爭議在於有論者認為該款自動販賣機將可能成為廠商蒐集學生消費紀錄大數據甚至個資以進一步利用的工具,這些資料將會被用在商業領域,與教育關係不大。教育局與時任悠遊卡公司董事的翟本喬出面澄清,表示安裝該類販賣機的超商端只能掌握到機台庫存即時狀態及卡號與消費,無法存取卡號個資,悠遊卡公司只有卡號與學號之間的對照資料,學號所對應到的個資只有教育局與各校能夠掌握,除非像幸安國小之類的學校有開放家長以每月50元的金額,能夠在月中及月底各獲取一份其小孩在學校的消費紀錄,否則無法在廠商、悠遊卡公司及教育局三方並未整合的情況下獲取學生個資

 

之後相關論議雖然逐漸因為前揭說明及公聽會的舉辦而逐漸平息,市教育局也在同年11月開會後決議改由各校自行決定是否裝設,在民國108年度審計報告中,全市232所高中以下各級學校,教育局設定裝設目標為190所,但實際上只有99所配合,達成率僅52.11%,且因去年武漢肺炎疫情爆發、部份學校為降低補貨可能帶來的傳染風險等因素撤裝,至去年8月為止僅剩58所配合辦理,僅佔全市1/4,審計報告也對過程多所批評,計畫可謂虎頭蛇尾。

 

台版「天網」  智慧路燈與人臉辨識系統

 

另一項資安事件則是所謂的智慧路燈案。

 

智慧路燈試辦計畫簡報。圖/前台北市副市長 林榮欽 臉書

 

從目前的公開資訊推敲,北市府早在智慧城市專案辦公室設立後就開始在不同區域進行各種型態小規模的智慧路燈測試,例如市資訊局2016年在內湖安設12座整合各種功能的智慧路燈、並因此獲得2017年巴塞隆納智慧城市專案獎項入圍,2018年5月起更舉辦說明會,並開始以「臺北市智慧路燈策略與實證計畫」之名接受廠商各種提案,不僅標榜「市府不出資,提供協助,但會視區域需求和提案內容評估導入」、導入各種機能,更洋洋灑灑列出分年建設智慧路燈計畫,預定在2021年完成全市路燈智慧化作業。

 

但,因為北市府原本的計畫擬在智慧路燈中導入人臉辨識功能,很明顯與中國當局的都市人臉辨識監視系統「天網」工程及農村同類「雪亮」工程若合符節,旋即引發輿論強烈反彈,時任北市副市長林欽榮也隨即改口「不會導入人臉辨識」,之後計畫也大幅縮水,截至去年11月1日為止,包含智慧照明在內僅建置4696盞智慧路燈,不到當初擬安裝的16萬座智慧路燈的3%。

 

與智慧路燈案的人臉辨識爭議相似的,還有教育局的教室人臉辨識系統點名案。

 

北市府曾規畫在教室內導入人臉辨識技術,示意圖,非實際照品。圖/網路圖片

 

本案為時任台北市議員李慶鋒於2018年7月底於市議會揭露,當時北市府向經濟部以「智慧台北-公宅與校園生活應用推動計畫」為名申請補助,要在北一女、和平、中崙及百齡這四間市立高中試辦人臉辨識點名系統,雖然相較於中國已經將人臉辨識普遍導入到高中以下各級學校的一般教室、教師可以隨時監控學生上課表情及反應等一切外在動作資訊,這套擬議中的人臉點名系統只會運用於108課綱跑班上課新制的專科教室點名到課認證,但各校評估後以「運用不便」、「事涉個人隱私,需有法律明確授權可導入人臉授權的情境」等理由婉拒,而且消息傳出後也引起各方論辨,因此北市府教育局也在揭露當天連發2篇新聞稿加以澄清,表示其所擬導入的到課點名系統仍以入專科教室時刷數位學生證簽到為主、個人輸入帳號密碼簽到點名為輔,不會運用到人臉辨識技術。不過在論議爆發時,仍有網友在臉書上揭露,表示北市府教育局曾於北市「智慧城市」展中以合成模擬的方式展示教室課堂人臉辨識的概念,雖然當時教育局表示「要看廠商技術」、「短期兩三年內不會(採用)」、「廠商向教育局簡報說明時有提出本項技術,但不代表教育局會採納」,直到2年多以後的現在也確實沒有在到課點名或一般教室內導入人臉辨識技術,但將來是不是仍然會有再度嘗試的可能性?仍待觀察。

 

台北市政大數據  可能落入柯陣營的選戰資料庫?

 

新科技導入市政值得市民持續監督與關心,避免更多資安爭議橫行。圖/台北市教育局

 

還有一個發展值得注意。台北市政府原本在2011年9月起就有開辦市府資料大平台,將市府各局處的公開資訊整合於單一網站,市府宣稱為匯總內外資訊進行各種深層分析、輔助決策形成,於2019年年底公佈「大數據中心」建制計畫,雖然有多位議員表示會與原本各局處既有的資訊單位產生疊床架屋的情況、市府不應浪費公帑建立該中心,但歷經半年多的規劃建置後,該中心最晚仍於2020年8月正式成立並開始運作,而且柯市府更在去年年底成立「資料治理委員會」,有將大數據中心及該委員會相配套,進一步販賣台北市長年所累積的各領域大數據資料營利的可能性,台北市政府要如何在不洩漏個資、不違反法律的情況下將這些資訊作為營利工具?會不會變成柯文哲與其台灣民眾黨進一步角逐2022年地方選舉及2024年總統立委大選的後台資料庫及資訊分析中心?也是需要持續密切監督的問題點。

 

作為一位對新科技極有興趣的市長,柯文哲在這6年多的執政期間,做出不少新的嘗試,但不僅成效可疑,同時也衍生出大量問題,筆者這篇短文所整理的只是其中的冰山一角,還有多少事情如同本次的辛亥隧道區間測速系統案般潛藏著?需要關心台北市政的你我一起持續檢驗下去。

 

=========================

(本文僅代表作者意見,若有任何指教,歡迎來稿

【六都春秋】臉書:https://goo.gl/hshqvS

=========================

〔延伸閱讀〕

【瞄準2024】頻挨轟只想選總統、無心市政 柯文哲:哪有荒廢 每天都在工作

【分析】用腳投票:從台北市2020年青壯人口外流加劇談起

【評論】從立法院搬遷倡議再起,看台灣的首都及區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