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都春秋

【吳瑟致觀點】網路正面聲量高於負面聲量 柯文哲起死回生?

台北市長柯文哲有意投入2024的總統大選,早已不是新聞,柯文哲也曾不避諱的表示正在做準備。當然,三年後的事任誰都說不準,而且藍綠要角逐的人選仍只是聽樓梯響不見人下來,相較之下,柯文哲確實動作頻頻,積極得很。至於政治上是否會先見光死則有待後續形勢發展而定。不過,柯文哲總是以市長之尊在任何議題上批評中央政策,「拉藍打綠」的策略也毫不遮掩,顯然這個階段至少到2022年之前,柯文哲試圖切割身上微綠的色彩,逐步拉攏淺藍支持者的認同,是他目前認為最為有利的政治盤算。

 

有趣的是,「品觀點」臉書粉專最近公佈了一份調查,指出柯文哲在2019年組黨之後,網路上的聲量急速下降,甚至有快速掉粉的現象,尤以不斷出現市政失言、黨內路線的爭議,負面聲量一直是高於正面聲量;不過,該調查發現今年大選後,尤其是近期柯文哲不斷針對美豬進口、中天新聞台撤照等事件發表看法,毫不客氣的批判民進黨政府,在政治光譜上有意偏向淺藍來操作,該粉專認為柯文哲的網路聲量似有回到2018年連任之時,甚至有轉好的現象,有部份報導更因而覺得柯文哲的聲量還沒式微,未來的能量仍有待觀察。

 

柯文哲聲量怎麼看 恐怕不是那麼簡單

 

事實上,如果要從柯文哲的網路聲量來分析他的政治影響力,仍必須從幾個重點來看,首先,「網路聲量」的定義要更貼近現實感,隨著政治人物的政治立場與施政方向逐漸明確之後,「同溫層」有否加厚是必須納入的考量之一,也就是說政治的「同溫群體」會因政治人物的目標明確更趨鞏固,因而有所謂的「柯粉」或「柯黑」的形態出現,這就會反應在對相關議題的態度。換言之,在網路資訊多元、百家爭鳴的狀態下,「同溫層」加厚及資訊的「重覆傳遞」,網友通常會依照「自己政治認同」來「選擇性」表示看法或感受。

 

近日柯文哲的網路聲量似有轉好的趨勢。圖片來源:資料照

 

其次,因為同溫鞏固的形成,除非好戰的特殊支持者,或是各自團隊的「網軍筆戰」的操作之外,基本上,「同溫支持」勢必會讓部分重大議題呈現正面聲量高於負面聲量的結果,在大眾不太關注或已失去熱度的議題更是如此;如果要檢測一個公眾人物的影響力,純粹用正、負聲量去歸納比較,恐怕是過於簡化,且無法接地氣反應社會的真實面。因此,進行網路聲量的觀察,或許應該要納入議題的討論程度,以及其它相似議題的參與程度。假設,如果單一議題的討論度不高、參與度不足,那正、負聲量的比較就沒有太多意義了。

 

第三,政治人物透過議題操作來增加關注度,這是再正常不過的作法,換句話說,柯文哲的「拉藍打綠」或「切割綠營」進而提升他自己的網路聲量,所要營造的現象必然是要取得議題空戰的外溢效果,也因而同溫層或淺在的支持者會積極表示認同;但是,就網路稍縱即逝的短線特性來看,這恐怕難以直接推估出足以角逐大位的能量,也無法解釋柯文哲現在低迷的民調滿意度,以及今年高雄補選僅拿4%選票的結果,更直接來說,柯文哲目前仍有新聞版面,主要是因為他有個頭銜「台北市長」,不過兩年後一卸任就難說了。屆時或許「柯文哲及民眾黨不會死」,但沒有全國組織的陸戰實力,黨內仍無獨當一面的戰將,其下場恐怕會是「慢慢凋零」。

 

亂槍打鳥的空戰 難以撐起全國性的組織陸戰

 

當然,目前柯文哲網路聲量的影響力仍不容小覷,既無法成大局,卻也可以扮演「破壞王」的角色。除了有剩兩年的市政資源與首都優勢,也可以好好利用國會第三大黨的席次來合縱連橫;只是,柯文哲選擇了一條不必負擔政治責任的路線,採取亂槍打鳥的策略,不問是非曲直反正只要民進黨的政策就全力反對,或是雞蛋裡挑骨頭的爭鋒相對,柯文哲的「濫議」或許就是為了造就他的網路聲量。不過,柯文哲的挑戰隨著時間逼近會愈來愈明顯,2022年的地方選舉將會是他政治生涯的期中考,空戰能否轉化為扎實的組織陸戰,實力見真章。

 

柯文哲將要迎來2022年地方選舉的挑戰。圖片來源:資料照

對於柯文哲而言,一再抄短線與藍營合流,且放任黨內青壯派網軍進行「一對一」分化主要對手的作法,就是為了在沒有深厚的組織戰中來突破可能的政治空間;簡單來說,那些曾有藍綠背景的民眾黨青壯派,蹭柯是為了壯大自己的聲量,突發奇想、亂無章法、看到黑影就開槍的風向,根本就如空氣般的議題操作,「硬生出」的自導自演連對手都懶得搭理,他們仍是樂此不疲。只是,這些柯軍部隊並不擔心風向反噬而引火自焚,反正藍營也是「借柯打綠」各懷鬼胎,時機到了也勢必會出手滅柯,屆時再轉台也符合一直以來的政治性格,與其說是臭味相投,倒不如說是相互利用,政治忠誠對他們而言根本是國王的新衣,一文不值。

 

=========================

(本文僅代表作者意見,若有任何指教,歡迎來稿

【六都春秋】臉書:https://goo.gl/hshqv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