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都春秋

【局外人】必須先改革政戰,才能強化政戰

日前,媒體報導國防部智庫國防安全研究院發布報告指出,為因應中共對台政戰力道,建議「我方應提高因應層級,增加國防部政戰局、各作戰區的專業政戰編制,提振政戰心戰能量。」

 

近年來,為因應中俄的混合作戰跟認知作戰,成為歐美等國國安體系積極討論的焦點,如美國智庫蘭德公司也提出建議,呼籲美國政府建構「21世紀政治作戰能力」,比照2003年成立的「國家反恐中心」(NCTC),建立跨部會的「國家政戰中心」(NPWC)以作為因應。

 

美國智庫蘭德公司建議五角大廈與國務院系統合作。圖/翻攝自DVIDS網站

 

這種情況之下,身為面臨中國認知作戰第一線的台灣,在面對如國防安全研究院報告指出的中國以統合全國力量的「戰略層次」對台施行政治作戰,台灣也以提升自身政戰能量跟層級應對,是再合理不過的事情。

 

但是吾人不禁想問,目前台灣政戰系統的能力跟狀況,真的能夠在提升能量跟層級之後,有效的抗衡中國的政治作戰嗎?

 

始終未能擺脫窠臼的政戰系統

 

眾所周知,目前台灣政戰系統雖然已不再如過去那般,在軍中施行黨國意識形態教育跟監控軍中政治傾向,但是在諸多方面上仍難擺脫過去的窠臼跟桎梏。

 

正如觀察家紀永添在網路媒體《上報》發表的〈網路戰凌厲 政戰不能再做一樣的事〉所指摘的,軍方政戰系統過時的教條式文宣不僅無法引發軍中(特別是基層)的共鳴,甚至連政戰系統內部人員都自己都不太相信自己所宣傳的那一套。

 

除此之外,加上政戰人員在部隊管理發揮的作用有限,以至於過往政戰體系以外的軍方現、退役人員在媒體、網路談論軍隊體制改革的方向時,不時提出裁併政戰體系的建議,由此可見政戰系統的尷尬處境。

 

難以自我改革的政戰系統

 

儘管政戰系統不是沒有想過轉型的道路,可是一直都不太順利。究其原因,仍然是出在政戰系統內部的封閉跟不思進取的惰性文化。正如之前曾在政戰單位任職並發表在網路媒體《關鍵評論網》的〈不戰而敗的兩岸心戰〉系列文章的何姓中尉在其中一篇〈國軍政戰與共軍政工,簡直是石器時代與石油時代的差距〉所痛陳的那樣:

一、中央單位部分不具專業能力、缺乏國家意識的資深軍、士官幹部長年占據同一職務,缺乏輪調。這些與社會變遷趨勢早已脫節的人,長年來在國家的核心部門裡拉幫結黨、打擊異己,對上則阿諛逢迎、欺瞞上級,對下則作威作福、挑撥離間,違規亂紀的同時卻又能獲得整個體制的保護而免於處分。

 

二、底層人員調動無常,專業能力不易養成,又缺乏基於國家實際需要而產生的高層宏觀指導,進而普遍喪失了對工作有效性的檢視與自省能力。

 

三、政治作戰忽視政教,使大量工作本末倒置、不知其所以然。

 

何姓中尉的指摘一針見血的指出政戰系統內部的弊病,事實上也是軍方,特別是陸軍共有的問題,但是在最為封閉跟抗拒變革的政戰系統內更是特別嚴重。

 

而諷刺的是,何姓中尉因為在政戰單位有志難伸,最終掛冠求去,就是政戰單位難以留住人才的最明顯的例子;政戰單位無法吸引並留住人才,造成劣幣驅逐良幣的反淘汰現象,也是今日政戰系統沉疴難起的主因之一。

 

國防大學的莒光課時間會由實習旅政戰官對各中隊實施督導。圖/國防大學臉書

 

政戰高階退將成為中國統戰的協力者

 

前述引用的幾位論者都指出今日軍方政戰系統仍然無法擺脫過去黨國時期的遺緒,諷刺的是當年參與建構甚至灌輸這一套的政戰高階退將,今日卻成為中國統戰最積極的協力者,如前總政戰部主任許歷農上將長年積極透過部屬的人脈在軍方退將的圈子內,特別是政戰系統出身者拉攏到中國參與統戰活動就是一個顯例,被立委林俊憲諷刺「政戰部變統戰部」,正是一個顯例。

 

立委林俊憲諷刺「政戰部變統戰部」。圖/翻攝自林俊憲臉書

 

或許會有人辯解說這只是少數人的行為,但是看看政戰系統退役將校的同溫層,他們是認同許歷農還是認同支持「抗共保台」的黃澎孝?從簡錫堦先生日前投書網路媒體《風傳媒》的文章透露黃澎孝遭其他退役政戰系統將校「排擠撻伐」的情況看來,顯然是認同許歷農較多;這也突顯出政戰系統退役將校的認同錯亂以及跟今日台灣社會之間的隔閡有多麼嚴重。

 

前述情況不能視之為政戰系統退役將校圈內的茶壺風暴,正如資深軍事記者吳明杰先前在新媒體《報呱》講座所指出的那樣,在軍方內部強調官校倫理、以及人脈關係局限過往的同袍、學長學弟、部屬的影響,使得這些退役將校仍然能對在軍中的昔日學弟、部屬產生影響,散播投降主義,吾人不得不質疑,最為封閉的政戰系統恐怕是影響最為嚴重的單位。

 

沒有改革政戰,再多的資源挹注也無法振衰起蔽

 

綜合前述的情況,政戰系統受制於內部的積弊跟無法改變過時的黨國意識形態,使得目前的政戰系統雖然看似檯面上的主事者無人敢公開探討其存廢,但是無論是地位、忠誠度、形象及專業能力等各方面都已經為軍隊內外所質疑的窘境。

 

回過頭看國防安全研究院的報告,該報告對於強化政戰提出不少剴切的建言,但是吾人擔心的是主政者及相關主事者對於此份報告的反應,是否只是給政戰系統增加大量資源(經費、人員等等)、增加政戰系統將官編制員額,卻未能要求政戰系統作相應的改革?

 

筆者之所以提出這樣的質疑,是在於政戰系統內部的眼界跟管理非常有可能無法善用這些挹注的資源,試看何姓中尉在前述文章對於政戰系統運用經費的無效率使用跟浪費的批評就可知一二:

「其實不是沒有錢,而是經常被花到了不明所以的地方。從去年到今年的兩期預算,台灣的心戰部門花了新台幣4498萬7千元購買了一系列「幾乎只能用來看電視和打電話」的精密設備,這些造價高昂的器材不只不符合單位任務需求,而且容易碰撞損毀,上級卻想把這些設備用在野戰。

 

整個單位上下沒人能問心無愧地講出這些設備究竟能發揮什麼實際國防用途,但計畫就是寫了、預算在立法院就是過了、納稅人的錢就是花了、東西就是買回來了。資源運用規劃上的常識判斷與理性決策能力,顯見已經崩壞了。

 

如果能把這將近半億的預算拿來從事對中國的網路戰、宣傳戰和開拓民間情報網絡,今天就不會是我們的政府抗議中共假新聞干涉台灣,而是國台辦跳出來譴責台灣嚴重影響中國內政。」

 

民進黨黨部圖卡澄清錯假訊息。圖/民進黨臉書

 

這種情況今時今日是否仍然存在?還是已得到改善?吾人實在難表樂觀,這也顯示出政戰系統改革的必要性跟急迫性。

 

主政者及相關主事者倘若真的想善用政戰系統抗衡中國的政治作戰,那麼必須先通盤檢視今日政戰系統的問題,在其內部文化、人事、意識形態、未來方向等各層面作徹底的檢討跟改善,並考慮如前述觀察家紀永添跟何姓中尉的建言,將政戰跟部隊輔導業務分開,讓政戰系統專心於政治作戰的領域。

 

反之,沒有施以配套的改革,只是便宜行事的無條件給予大量經費、提升位階、增加政戰系統將官編制員額,除了出現更多無效率的資源濫用,以及讓「將官製造機」製造更多專業跟領導能力都存疑的將官新貴之外,對於政戰系統其實並無任何實質的助益,更無法改善政戰系統的作戰能力。

 

結語

 

今日中國的政治作戰,對於台灣的國安體系,尤其是政戰系統無疑是巨大的威脅跟挑戰,但是也給政戰系統一個徹底轉型的機會,主政者及相關主事者、政戰系統的有識者應該抓住這個機會推動改革,這才是對於台灣國家安全及政戰系統的未來最佳的選擇。

 


(本文僅代表作者意見,若有任何指教,歡迎來稿

 

【六都春秋】臉書:https://goo.gl/hshqv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