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都春秋

【一個律師的筆記本】人物形象與文化價值

圖/取自打馬悍將粉絲團

一般來說,政治人物呈現給公眾的形象,會跟當地盛行的文化價值相呼應。舉例而言,在戰鬥民族的社會,會有政治人物以剽悍猛男的形象示人;在崇尚艱苦勞動的社會,則會有政治人物打造「扛重物走山路不換肩」的堅忍人設。

 

這並不是說,政治人物呈現出來的形象一定是假裝,完全沒有絲毫真實;這也不意味著,在當地社會只有「崇尚苦勞」或「崇尚強悍」一種價值。事實上,每個社會往往都有多種價值取向並存,不能一概而論。

 

但無論如何,既然政治人物會選擇與某種價值相呼應的人設,這通常意味著,這種價值在社會中足夠強大,所以符合價值者足以吸引相當程度的支持。至少,政治人物對於社會作了這樣的「市場評估」。

 

所以說,當出身地方豪強的中年人,竟然以「被欺負的小孩」這種形象示人,這可能意味著一件事:巨嬰式的人物形象與價值取向,在社會當中已經相當盛行,乃至於竟然有政治人物覺得,打造這樣的人設有助於博取支持。

 

倘若真是如此,那其實還蠻悲哀的。當然,或許不是刻意打造,亦未可知。要從公眾人物的言行當中分辨哪些部份是角色設定、哪些是真正的自我?實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註:封面圖片取自打馬悍將粉絲團

 

本文轉載自一個律師的筆記本

 

(本文僅代表作者意見,若有任何指教,歡迎來稿

 

【六都春秋】臉書:https://goo.gl/hshqvS

 

推薦閱讀:

【陳昭南專欄】黑金勢力的斂財秘笈●台灣年輕人怎能不炸鍋?